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课程建设>详细内容

课程建设

心理教研室课程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01 11:11:31 浏览次数: 【字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首行不缩进,五号,不加粗) 课程承担单位:公共课教研室           

课程学时:30                   课程实训学时: 无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学制:三年

制定人:唐小娟                        制定日期:2015 9  

合作单位:                           合作人:

审核人: 何大可                       审核日期:20159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院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具体表述如下: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1、课程总计30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活动体验6学时;总结2学时;考核2学时。

建议学时分配表如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分配一览表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1

第一章 绪论

2

理论讲座

2

第二章 环境适应

2

理论讲座

3

第三章 了解自我  提升自我

4

理论讲座、主题活动

4

第四章 学会学习 成就自己

2

理论讲座

5

第五章  学会交往  开心生活

4

理论讲座、活动

6

第六章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4

理论讲座、活动

7

第七章  享受真爱  完善自我

4

理论讲座

8

第八章 巧对挫折 走向成功

2

理论讲座

9

第九章 塑造的优良的人格

2

理论讲座

10

第十章 职业生涯 合理规划

2

理论讲座

11

总结与考查

2

理论讲座

 

总计

30

2、教学要求:

2、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健康为你的大学生活保驾护航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科学健康观的确立、心理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二章 环境适应

1)成长路上你我他

活动目的:促进新同学相识,建立信任关系,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为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活动菜单:

① 热身活动:相识接龙、偶像哈哈镜

② 相识活动:滚雪球(你我相识、对对碰、连环自我介绍)

③ 小组游戏:同舟共济

④ 游戏活动:爱心天使

⑤ 手语操表演:相亲相爱一家人

2)我的大学我做主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畅谈个人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遇到的困惑,并分享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经验。

活动菜单:

① 热身活动:抓与逃

② 进行心理适应能力测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③ 成长的故事。分小组畅谈个人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遇到的困惑,并分享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经验。

④ 锦囊妙计:确立目标才能更好的适应

第三章  了解自我  提升自我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积极主动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我。

教学重点:了解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自我认识的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自尊自强的自我意识,主动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概述

2、自知者明   认识自我

3、自立者强   提升自我

第四章 学会学习 成就自我  

活动目的:知晓未来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明确大学的学习内涵,探讨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学会时间管理技巧。

活动菜单:

① 热身活动:数青蛙

② 游戏活动:驿站传书

③ 分小组讨论未来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④ 分小组讨论大学学习的内涵,它与中学学习有什么不同?

⑤ 如何结合大学的学习特点,确立自己新的奋斗目标。

⑥ 探讨激发学习动机和创造思维的方法。

⑦ 采用“脑力激荡法”,将学生分组,就给定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大家集思广益。

⑧ 时间馅饼:学会时间管理

第五章   学会交往  开心生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交往中常见问题及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建立良好的人关系。

教学内容:

1、人际关系概述;

2、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3、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调试

第六章  认识情绪  管理情绪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和危机防御的途径,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

教学重点:了解情绪的特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管理情绪,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状态。

教学内容:

1、情绪概述

2、管理情绪优化性格

3、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与情绪调节

4、危机干预(情绪与犯罪)

第七章   享受真爱  完善自我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理解爱的层次与本质,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在爱自己的基础上,发展爱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理解爱的本质、层次,形成爱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鉴别爱和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冲突

教学内容:

1、爱情的真谛

2、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及调试

3、发展爱的能力

第八章  巧对挫折 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了解心理防御机制,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

教学重点:了解压力及挫折的来源,正确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能够鉴别并利用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正确地管理压力与应对挫折。

教学难点:正确地管理压力与应对挫折,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

1、挫折概述;

2、挫折产生的原因

3、心理防御机制

4、应对挫折培养成功心态

第九章 塑造优良的人格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人格的构成,人格与心理健康、成功的关系,帮助学生学习塑造优良的人格。

教学重点:气质;性格;人格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人格的含义;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

教学内容:

1. 人格是什么

2. 人格的影响因素

3. 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与调节

4.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第十章   职业生涯 合理规划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方法,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兴趣爱好气质类型和所学专业在职场上的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教学重点: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方法 ,简单了解求职就业的实战技巧

教学难点: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生涯规划书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基础

2、职业生涯规划与开发

3、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

4、择业的方法

四、课程实施

  1、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教学形式。

五、考核方式及课程的成绩评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过程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考查成绩由二部分组成:

1、过程评价占60%。其中,出勤10%、学习态度10%、课堂参与20%、作业20%,如实践性作业、学习总结、学习心得、案例分析、心理剧展示等均可。

2、课程结束综合考核占40%(采用开卷形式),试卷纸最好统一,试卷暂由授课教师保管)。

总评成绩折合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次。

六、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

(一)硬件条件

    1、学院有课程活动必须的团体活动室和常用的团体活动器材,可满足一般的活动课程要求;

2、有“个体咨询室”、“团体沙盘室”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面询;

3、有“身心反馈调节”系统,可以适时测试师生亚健康人群的压力水平,并且提供放松调节方案。

    (二)推荐教材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训练》(2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杨志家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6月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

自制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子图书、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

七、参考书目

1、弗罗姆:《爱的艺术》华夏出版社.1987

2、沈德立等:《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3、郭亨杰:《大学生适应心理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5、袁贵仁:《人的素质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6、贺淑曼蔺桂瑞:《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6

7、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8、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9、聂振伟 《高职心理健康》北师大出版社

10、欧阳辉等《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用教程》辽宁出版社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